第93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1/2页)
辛三、四众同见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一十五面,我们看辛三的“四众同见”。这一科是讲到。从前面的经文,我们要知道两个重点:第一个是宝塔的形成,第二个是宝塔的出现。
首先本品当中讲到宝塔的形成,就是为什么有这个宝塔。这个宝塔,当然它是因缘所生法,因为它有相状,它是一种功德相。它是什么因缘产生的呢?是多宝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,他所发的愿。他那个时候,愿自己成佛灭度以后色身不坏,到十方诸佛讲《法华经》的地方去作证。所以,这个宝塔,就是在因地的时候所发的愿里面点点滴滴地积累,最后成就了。这个就是宝塔,表达的是菩萨的愿力。这是第一个我们必须清楚的。
第二个,它的重点是,宝塔是用什么方式出现的。经文上说是“从地涌出,住在空中”。这句话就有三个阶段了:
第一个阶段,宝塔是怎么样?是含藏在大地当中。就是这个宝塔没有出现之前在哪里呢?当然在无明大地嘛。那么在大地中的宝塔表示什么?表示我们一个凡位的菩萨所发的菩提愿。
我想,每一个人,要进入菩萨的阶位,基本条件就是要发菩提心。你为什么修学佛法?你为什么要去做义工?你为什么要持戒?你为什么要念佛?从菩萨的角度,一方面你是为了自己的增上,上求佛道。但是兼带的你必须要怎么样?你必须有一种愿力,希望透过你的修学,使令你有缘的众生乃至所有众生离苦得乐。就是,我今天所有的拜忏,我希望能够跟一切众生分享。所以很多人在受了菩萨戒以后,基本上他已经成就了菩萨的种性了,就是他已经把佛道跟众生当作他修行的两大目标。可能大部分我们会重视在佛道,但是众生基本上已经放进来了。乃至于净土宗为菩提道求生净土,我们在发愿的时候都是要怎么样?回入娑婆度有情。所以,大乘的菩萨道,不可能你只为自己修学的,那你就不是菩萨了。
但是,凡位的菩萨受了菩萨戒、发了菩提愿以后,他有一个问题,他的理观薄弱。他就是靠一种信心,大乘的信仰、大乘的愿力在支撑他。理观薄弱的后果就是怎么样?就像一个宝塔被困在大地当中。理观薄弱表示什么?你反正内心要么真要么妄,真妄不两立;你的光明薄弱,你的内心就是以自我意识的黑暗为主,你什么事情就以自我为主。这自我意识是一种攀缘的、有所得的,所以我们自我意识的活动就会带动两个东西:第一个,生死业力;第二个,粗重的烦恼。当然,每一个人烦恼不同,每一个业力有轻重不同,但是大方向都是以自我——去主宰、去攀缘一切的人事,为主要思想。
所以,当我们的菩提愿是依托在自我意识的阶段,那我们就被整个无明大地的业力跟烦恼困住了,这个宝塔就出不了大地了。这是第一个阶段的宝塔,就是凡夫的宝塔。但是我们不能否定你,你整天打妄想,但是你心中是有宝塔的,这一点是要值得肯定。但是这个宝塔活在我们的业力跟烦恼当中。
直到有一天你学习了《法华经》,学《法华经》你就知道怎么样?会权入实,你知道所有的事修是要理观来带动的。你拜忏也好,布施也好,持戒也好,都是一种菩提愿的实践,但是它的核心就是离相的清净心,就是把三乘的权法会归到你一念的清净的本性。所以你开始怎么样?开始修内观了。所以你的修学两个方向:第一个内观真如,第二个外修三乘。
那么,这个时候你的生命有什么变化呢?你的宝塔开始怎么样?“从地涌出,住在空中”,你摆脱了你的业力跟烦恼而住在空中。这个空是什么?清净心。所以你这个愿力在操作上更加的自在。可能你的愿没有变,你还是过去的那个愿,你还是希望能够愿生西方净土中,乃至于回入娑婆度有情,但是随着你的理观增长,你这个愿力就有一种自在力。这个就是我们说的,你已经成就了成佛的正因。佛陀讲迹门开权显实,就是希望让你的宝塔从大地里面涌出来,住在空中。这是第一个,成就成佛的因地。
然后第二个阶段呢?释迦牟尼佛升到空中,开启宝塔而见到佛陀,开塔见佛。宝塔的门本来是关闭的,是一种菩提愿,但是你跟清净心结合以后,慢慢地……清净心、菩提愿,当然我们凡夫刚开始主修清净心,兼修菩提愿。等到你到了法身菩萨就相反了,法身菩萨是主修菩提愿兼安住清净心。所以你那个时候清净心菩提愿结合,到最后就是门打开了,多宝佛现前。多宝佛表示什么?表示法身的功德。
所以我们看这个宝塔的变化,一个是大地里面的宝塔,第二个是空中的宝塔,第三个是开门的宝塔。开门的宝塔表示什么?一佛乘之果。
整个《法华经》的修学,所有人,不管你的事修是怎么修,你的菩提愿是怎么发,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成就清净法身,没有例外的。由清净法身,再各自依你的愿力,开展出你的应化身出来。
所以我们知道,宝塔所表示的是我们的菩提愿,但是一定要跟智慧结合。所以成佛不能只是靠发心,发心是初学者说的。还要靠什么?靠智慧。你不能把宝塔放在大地里面,你要让宝塔住在空中,乃至于最后打开宝塔。这个是前面经文的整个核心思想,就是讲到一佛乘的因跟果。
我们看宝塔打开以后的情况。
即时,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,坐师子座,全身不散,如入禅定。又闻其言:善哉!善哉!释迦牟尼佛!快说是法华经,我为听是经故,而来至此。尔时,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,叹未曾有,以天宝华聚,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。
“即时”,这个即时是什么时候?就是释迦牟尼佛开塔以后。开塔以后,这些与会大众就见到了多宝如来。他是住在宝塔当中,而且坐在师子座上。那么他是什么情况呢?“全身不散,如入禅定。”宝塔里面的佛表示法身佛。法身佛的特点是什么?他是周遍法界,他不能切割的,他不像应化身。应化身他可以怎么样?欸,我分成一百个,这个应化身到东方成佛,那个应化身到西方成佛,所以应化身是个体性的,他是可以切割的。但法身是不能切割的。说,你的法身到东边,他的法身到西边。不可能的。所以,我们一般的佛陀舍利子是经过三昧火烧过以后变成一种碎骨,它是片段的,但是多宝佛,因为他所要诠释的是法身,所以他必须怎么样?“全身不散”,他是法身不可切割。他的表态像禅定一样的寂静安稳。这是我们见到多宝佛的两种状态:第一个,他不可切割;第二个,法身是不动的,非常寂静安稳的。
这个时候多宝佛就讲话了。他说:“善哉!善哉!释迦牟尼佛!快说是法华经,我为听是经故,而来至此。”这个时候他等于怎么样?请法,请佛陀开迹显本。这个地方是请后面的“约本门开迹显本”。
尔时,四众等见到过去无量千万亿劫已经灭度的多宝佛作如是说的时候,内心法喜,“叹未曾有”,就以众多的天宝花散在多宝佛跟释迦牟尼佛的身上。这是古印度的一种供养恭敬的仪轨。
这个多宝佛,他总共讲两次话。第一次讲话是什么时候呢?是他从地涌出,住在空中的时候,诸天供养以后,他讲第一次话。他说:“如是!如是!释迦牟尼世尊,如所说者,皆是真实。”这是他第一次讲话。他这个时候说话是为佛陀前面的三周说法作印证,证前。
那么这次讲话是什么呢?说释迦牟尼佛,快说是《法华经》。佛陀前面已经讲了半部了,他说快说是什么意思?他当然讲的是后半段了,所以他还是为后面的,启后。所以蕅益大师把的整个功能分成证前、启后,就是从多宝佛两次讲话里面做判定的。他第一次讲话,是证前;第二次讲话,是开启后面的经文。
这个是四众见到宝塔或者说法身佛的状态,用两句话来代表——“全身不散,如入禅定”,表示法身是遍满的,而且是不动摇的。他不像应化身,有时候从东方,大家为集合要跑到娑婆世界,然后从娑婆世界再回去他自己的国土。应化身是跑来跑去的,法身是不动的,是如入禅定。
这个是讲到开塔见佛的情况。
辛四、二佛分座
尔时,多宝佛于宝塔中,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,而作是言:释迦牟尼佛!可就此座。即时,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,坐其半座,结跏趺坐。
释迦牟尼佛开塔以后发生什么事呢?
这个时候,多宝佛就把他的座位分半个出来,给释迦牟尼佛,所以他就说了:释迦牟尼佛!你可以进来就这个师子座。释迦牟尼佛听他这么说,就进入到宝塔当中。两尊佛就各坐半座,而且双方都是结跏趺坐。
那么,释迦牟尼佛从外面进到里面去,两个人各坐半座,这是表示什么意思?座位只有一个,佛有两尊,是吧?两尊佛坐在同一个座位,那表示什么?表示佛佛道同,但是因缘各异。
什么叫佛佛道同呢?十方诸佛的座位是清净法身。你不能够说,欸,阿弥陀佛比较庄严,寿命比较长,所以他清净法身比较大;释迦牟尼佛是丈六比丘相,他的法身……没有这回事情!法身叫做遍满,你也遍满,我也遍满,你的法身周遍法界,他的法身也周遍法界,那两个当然是一样。如果不一样,那表示有一个没有周遍法界。所以,诸位!法座是一个,表示佛佛道同。
但是,上面坐了两尊佛,一个是过去的多宝佛,一个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,那这个因缘就不一样了。因缘就是每一个人因地所发的愿去熏习这个真如法性,各自现出各式各样的相状出来,这个就讲到应身佛。所以这个地方的表法就是,同样的座位坐了两尊,一尊是古佛,一尊是现在佛,那就是:这两尊佛表示因缘法,但是座位表示法身,这个是同一个法身。
辛五、四众处空
这个表法知道以后,我们看下一段。
尔时,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,师子座上结跏趺坐,各作是念:佛座高远,惟愿如来以神通力,令我等辈俱处虚空。
即时,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,接诸大众皆在虚空。
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已经进到宝塔里面,大家各坐一半了。坐了以后,大众就遥见,因为大众这个时候还在大地。本来大家都在地面坐着,释迦牟尼佛要开塔的时候大家站起来,所以大众这个时候的姿势是站在大地上,遥见两位如来在七宝塔中共坐师子座。这个时候,大家就打出一个念想,说“佛座高远,惟愿如来以神通力,令我等辈俱处虚空”。宝塔是在高远的虚空,大众是站在大地上,所以大家希望佛陀用真如三昧的神通力,把大家提到虚空当中。所以这个时候,释迦牟尼佛就以神通力,“接诸大众,皆在虚空”,在虚空中住。
这段经文是很重要的,非常重要!就是说,佛陀当然没问题,释迦牟尼佛开塔,他当然在空中开塔。塔里面的佛表示什么?表示诸佛的法身。而法身是我们成佛的第一个阶段,诸位!你没有法身,你不可能有应化身。所以大乘的见道位就是见到什么道呢?所见何道?就见到你的法身嘛。见到法身是有条件的,只有一个条件,在离相的清净心中相见,就是在虚空相见。为什么宝塔它不从空中掉到地上来跟大家相见?因为无明大地是见不了法身的。
禅宗有一个大德,他在开悟以后讲出一句话,是值得我们去思考。他说:“十方同一处,个个修无为,此是选佛场,心空及第归。”我们说明一下。
“十方同一处。”你要修大乘佛法,你的目标,第一个就是开显法身,那只有一个处所,就是内观。你修再大的布施,修再大的持戒,你都不可能见法身,没有一个人能靠事修见法身的,不可能的。所以他怎么样?修行只有一个处所,就是内观你内在的真如。
那么这个真如是怎么样呢?这句话很重要,“个个修无为”。真如是无为法。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成佛呢?“此是选佛场,心空及第归。”你什么时候离相清净了,你就进入法身了。
可能很多的菩萨还搞不清楚什么叫做清净心,我要讲一下。它这个无为,这个清净心,古德又加了两个字,叫“自性清净心”。这个观念对你临命终很重要!诸位!尤其是净土宗的临终的正念。很多人都希望临终有正念,但是怎么做到,很多人不知道方法。说,欸,我把佛号念好了,我就有清净心。你如果奢望用佛号去对治你的妄想,你这个观念基本上就失败了。为什么失败?你一天打了二十个小时以上的妄想,你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,如果你完全要靠事修来保持正念,那表示什么?表示你要用佛堂两个小时的佛号,去消灭你在梦中、在觉醒的时候打的二十二个小时的妄想,那这个输赢很快就知道了。如果你用事修的话,欸,我用佛号达到临终的正念,那你就很难有正念了。你怎么是它的对手呢?它无量劫来就占据在你的心中,而你这个佛号是到你这几生才开始念佛的。妄想,你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就是靠这个妄想产生业力、产生烦恼、轮回生死的,是熟境界。所以,诸位!你千万不要以为,你可以靠你那个脆弱的佛号去面对强大的妄想,你千万不要有这种观念。
那怎么办呢?只有一个方法,把你的无价宝珠拿出来,很简单嘛!你无价宝珠放着不用,却一定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打拼!诸位,无价宝珠不是你修来的,是在你睡觉的时候佛陀就把它放进去了。
就是说,清净心不是修来的。要是说清净心是修来的,那我们没有一个人有清净心了。修来的有一个问题,它会变化。你今天打个佛三、佛七,你的清净心比较强;临命终的时候,内忧外患,亲属的哭泣,那你就没有清净心了。所以修来的清净心是不可靠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