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与丞相面对面 (第2/2页)
“谢谢军师,军师以后可以叫我小夕。”更希望你能叫我夕儿。
诸葛亮一挑眉,“也好,总是这样姑娘姑娘的叫着,确实生分了。既已是同袍,那便叫一声小夕也无妨。”
见诸葛亮也自捧了碗茶汤喝了一小口,眉头依然没有松开,脸上除了倦意还有愁容。
“军师不会又是一夜未睡吧?”林夕心疼地问。
“哦?看来亮勤勉之名都已传到朝堂之外了啊。”诸葛亮轻轻一笑。
“军师可不是沽名钓誉之人,您要是把自己累坏了,那益州的豪右们该幸灾乐祸了。”林夕翻了个白眼。
诸葛亮手上动作一个停顿,“刚才子初之言汝都已听见了,既如此,小夕可有筹画教我?”
“这就是军师对我的考校了?”
诸葛亮笑着摆摆手,“闲聊而已。”
林夕想了想,“丞……军师,小夕也没读过什么经史子集,亦不懂什么兵法战策,所言不过是我的胡思乱想,胡言乱语,您听听就好,别笑话林夕。”
诸葛亮哑然失笑,“小夕何必过谦?既是闲聊,就尽管言之。”
“那好,敢问丞相,现在对益州本土的世家豪右最大的顾忌和不满是什么?”
“王上入主蜀中已有数年,本土世家豪右仍多是表面臣服,私下却对王上之政处处不满,不仅内政掣肘,亦不愿支持对外用兵。眼看春耕在即,劝农之事却又被他们消极怠工,是以子初忧心。”
林夕点头,“本地人,本来就是要排外的,何况军师设立了锦官、盐官,将蜀锦与盐铁和矿业都收归朝廷,统一调度,这就更加损害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。那林夕有三点想法,第一,汉中之战虽然胜了,但曹操将黎庶都迁走了,一个光秃秃的汉中想要重新富庶起来谈何容易,不如寻个错处,让益州豪右的子侄分支移民去汉中,反正他们隐匿的人口是不会给朝廷的,那干脆让他们带着去建设汉中好了。这看似对豪右的惩处,实际却是让他们能有机会将家族势力发展到蜀地之外,我想那些族长们不会愚蠢短视。日后咱们夺下关中,益州派这些人也不会因为自己即将远离权力中心而闹事情。至于能不能从汉中再去关中扎一扎,就看他们的本事了。”
诸葛亮眼前亮了一亮,但并未说话,静待林夕的后续想法。
“第二,绝对武力值面前,什么豪右世家也没用,虽然这点现在还办不到,但总有一天,朝廷的战力强大,兵精粮足,什么派系之争,豪右之霸,都可镇之。”
“第三,想要实现第二个预想,便需要有极大的利益与豪右谈判,再逐步收了他们的私兵。许以重利,又手上无兵,他们必会心甘情愿的支持朝廷。”
“不知小夕所说之极大的利益为何?莫非是要授益州派以权柄?”诸葛亮却是一皱眉。
林夕笑着摇头,“自然不是,授他们以权柄无异于饮鸩止渴,填不满他们的贪婪,只会更加助长他们的气焰,尾大不掉。林夕说的利益,是一个商品。蜀锦产量有限,收归朝廷后世家手上的份额极少,是以不满,但若是加上此物,两下一平衡,便不仅可以安抚豪右,还能让咱们挣来曹魏和东吴的钱粮,亦能与蜀锦一般,作为直百钱的价值保障,到时候要求魏吴都以直百钱来结算,那吾大汉就控制了天下的制钱权。”
接下来的话林夕不用多说,诸葛亮已经悚然而惊,接着又是大喜,果若如此,那大汉再不必为了钱粮发愁,也就意味着,可以征兵、北伐而不伤黎庶生计了。
“小夕,所说当真?是何物能做到如此高利?”诸葛亮迫切问道。
“军师莫急,如能给小夕一两月的时间,再寻一处近水之地,派一队亲兵守卫,小夕定能拿出让军师满意的高利之物。”林夕眨眨眼,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,又想到自己竟然在诸葛亮面前装高深,那岂不是跟关公面前耍大刀一样可笑?想到这自己先维持不住表情,噗嗤笑出来,诸葛亮则眼睛闪着亮光看着她,“明日,你的要求就都能办到。控制天下的制钱权,若是让子初听到这话,定会追在小夕身后,不问明白不罢休的。”说完,他哈哈大笑起来。
“那可千万不能让他提前知道!”林夕坏笑,见诸葛亮似乎愁色渐缓,心中欣慰。
“军师,还是要多笑一笑。”林夕由衷地说,那眼神,不由自主的从清澈变得层次丰富起来,她在心疼,在感叹,也在怀念。
说完这话,觉得好似有点僭越,便又低头,自顾自研究起手上那快凉的茶汤,“听说南中有好茶,以后林夕寻一些来,给军师尝尝。”
咕嘟嘟铜壶内水正烧开,隔着氤氲的雾气,诸葛亮的目光温暖,轻声应了,“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