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 天心古道(史思明之死) (第2/2页)
他赶紧安排宰相阿史那承庆、亲王安守忠和部将李立节三人,带了五千骑兵打着“调兵”的旗号来范阳,准备抓取史思明的把柄。
史思明听说后,知道他们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——没安好心,他并没有惊慌,而是设好埋伏,亲自率领几万士兵出城迎接。
当见到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后,他将所有的迎接礼仪都安排到位。
本来他们就和史思明之间就有交情,一番客套下来很快消除了他们的戒备之心。
史思明看火候到了,就让人对阿史那承庆等人说:“诸位远来,将士们不胜欣喜,但身为边卒素来胆怯,见大军前来惶恐不能自安,愿弛弓解甲,以慰众心。”阿史那承庆等人应允。
史思明热情洋溢地带他们进了范阳城,引入早已设好的宴会大厅,热情款待,这些人早就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,他们正喝酒喝得起劲,史思明一声令下,阿史那承庆等三人全部被捆绑了。
史思明拘禁了阿史那承庆,斩杀了安守忠、李立节,奉表以所辖十三郡及八万兵士归降朝廷,又联络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一同投降。
唐肃宗一看可高兴了,封史思明为归义王、范阳长史、御史大夫、河北节度使,其七个儿子也都被封官。他在范阳招兵买马,与叛军暗地来往,等待时机继续反,反,反。
史思明表面归顺唐朝后,想再掀反旗,那个跟随史思明快三十年的耿仁智表示反对,他大声说:“人终有一死,若为忠义而死,是死得其所。如今再随你反叛,不过是苟延残喘,还不如速死为好。”
史思明听后暴怒,二话没说,亲手用棍猛击老部下的脑袋,致使耿仁智脑浆崩裂而死。
紧接着,史思明瞄准了安庆绪,他决定干掉他。
安庆绪退守邺城之后,很快东山再起。
唐肃宗派郭子仪、李光弼等率20多万大军,号称60万,准备一举拿下邺城,安庆绪仗着邺城各方面防护措施都不错,誓不投降。他一边拼死抵抗,一边向史思明求救。
史思明倒是来了,还打败了唐军。
他此举当然是有目的的,就是要安庆绪向天下宣布:自愿将大燕皇帝之位让给史思明。
就在那种紧急的状况下,安庆绪没有别的路可走,只能让位。他派安太清向史思明上表称臣,等待史思明解甲入城后,奉上皇帝印玺。
史思明心中暗喜,故作姿态卑微回复道:“愿作兄弟邻国,互为表里,鼎足而立。称臣之事,万不敢接受。”这使安庆绪完全放松了戒备,他大喜过望,请求与史思明歃血结盟。
安庆绪愚蠢地相信了,他带着一些人进入史思明大帐,准备结盟。
见到史思明,安庆绪叩头下拜说:“作为臣下我治军无方,丧失东西二京,久陷重围,没想到大王看在太上皇的情份上,远来救危,使我得以复生,恩深如海,终生难报。”
史思明立马原形必露,他怒道:“丢失两京,何足挂齿!你身为人子,杀父篡位,天地不容。我要为太上皇讨伐你这个逆贼,岂能被你的谄媚虚辞欺骗!”
就这样安庆绪连同自己的四个弟弟都被史思明活活勒死了,史思明又诛杀了高尚、孙孝哲、崔乾祐等人。
接着,史思明率军入邺城。喜欢屠城,每次攻陷城池,都杀光老弱男丁,凶残毒辣的史思明,给邺城带来一场浩劫,安庆绪留下的亲军3300多人被杀,兵马与地盘被占,全城血雨腥风!史朝义留在相州镇守,史思明回到范阳称帝。
史思明所作的这些都被史朝义亲眼目睹,他深知自己老爹是一个心机极深,权利欲极强,出尔反尔,老奸巨猾,经常玩借刀杀人把戏的令人感到恐惧的人,因而他对史思明亲口说出的要除掉自己的话深信不疑,他明白史思明是能做出杀子的事儿的,自己的小命朝夕不保,他恐惧,不安,焦灼。
恰好骆悦等将领也害怕被凶残的史思明诛杀,这些人的性命都正在受到史思明的威胁,很快他们抱团,决定在史思明还没对自己下手之前先下手。
就在那种众叛亲离的场景下,心思歹毒的史思明惨死,这是理所当然。
通过安禄山和史思明都被自己儿子所杀的全过程,可以看出二人都有两个致命的行为。
1、二人都残暴到极点,就连身边的人都不放过。
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残暴地丧失了人性,他们站在权位上随心所欲,做事说话都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规则。
李猪儿对安禄山唯命是从,照顾得体贴入微,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都遭到安禄山的摧残,谋士庄严也动不动就遭到安禄山的刑罚,可以说安禄山身边的人无一不惨遭安禄山的体罚,安禄山这是在不断地积攒众怒,最终激起大家的反抗。史思明也犯了同样的错误,对自己部下不当人看,就连跟随他近30年的老部下他都能亲手敲烂其脑袋,可见史思明根本就****。二人都愚蠢地将自己身边的人逼向绝路,动不动就要人的性命,这是不给人留一点活路,俗话说,“兔子急了都会咬人”,一个人一旦被逼到绝路,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,将人逼向绝路就是愚蠢之举。
2、二人都对自己未来要继位的嫡子太不公平。
二人都偏爱自己的小儿子,将年长的儿子视为眼中钉,动不动就对要继位的嫡子扬言“废了你”,“杀了你”,这种威胁,对他们儿子的性命造成威胁,给他们的心灵造成致命的伤害,逼反了他们,就如赵武灵王,在大儿子没有犯任何原则性错误时,就想让小儿子取代其位,逼反大儿子,最终被饿死在沙丘。
史思明也一样,特别暴虐,杀人如麻。不光杀敌人,杀身边的人,就连对自己儿子都要扬言杀掉,逼得儿子没活路,只好先下手为强了。
他们得这种做法就是自寻死路,说是他们都被儿子杀死,还不如说是被自己害死的。
3、二人都都属于臣子,暴虐非常。
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,皇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。大臣们要守臣子的礼仪,礼节,对主上要忠心耿耿,绝不能反叛,一旦反叛就是叛臣贼子,人人得而诛之。
安禄山、史思明为了当皇帝不择手段地通过欺骗,他们利用君王对自己的恩宠去,其人性低下,品德恶劣,这在当时的臣子圈被人所不齿。正如《 新唐书》所说:
“禄山、思明兴夷奴饿殍,假天子恩幸,遂乱天下。彼能以臣反君,而其子亦能贼杀其父,事之好还,天道固然。然生民厄会,必假手于人者,故二贼暴兴而亟灭。”
史思明杀了安庆绪仅过了两年,就被儿子史朝义杀死;弑父的史朝义也没有得到好的下场,他杀了父亲两年后,兵败自杀,给安史之乱画上了**。
”虽然安史之乱过去了,那也导致唐朝进入了衰亡时期啊?”凤雏先生说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