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爱读文学 > 家兄朱由校 > 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

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

  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 (第2/2页)
  
  “这旧港之地,今年再迁移个二百万人也不是难事,加上三娘子桉的后续,迁移的人多些才好……”
  
  “旧港养得起这些百姓,先把旧港富起来,然后在一口气把人迁移去天竺去。”
  
  朱由检背着手想着学苑走去,准备边走边看,王承恩等人也紧紧跟在身后。
  
  “沉廷扬和李旦的奏疏我看过了,从大明迁移一个百姓去天竺,费用是三两银子。”
  
  “咱们收诸藩十两银子,也倒刚好差不多。”
  
  “今年要调动兵马,明年出兵天竺南部的土邦,这需要调动多少拱卫营?不充实旧港,怎么调得动那么多兵马?”
  
  “再说、诸藩大小三十二支,哪怕每一支需要调动一营兵马拱卫保护他们,那也需要三十二营。”
  
  “三十二营,近十万兵马,眼下大明抽不出来。”
  
  “想要抽出来,就得从南军都督府和西军都督府着手。”
  
  “南军都督府的主要方向就是安南,平了安南,收了占婆和南掌,暹罗和甘孛智就成为大明的近邻了。”
  
  “这南军都督府到时候只保留五十个营的兵力就足够了。”
  
  “安南这些势力,打下来也就是顷刻之间的事情,别把事情想的太严重,我大明海上实力尚硬,如人到青年,正是需要锻炼的时候。”
  
  “安南这次正好可以先试试海陆配合,若是能打的好,那再去打天竺也不错。”
  
  朱由检说着的时候,已经来到了一排排学苑中,看到了不断地学习知识的一些燕山学子。
  
  “可殿下、若是要打安南,收复占婆和南掌,这钱粮耗费恐怕……”
  
  “确实不在少数……”朱由检不等王承恩说完便回答道:
  
  “我算了笔账,西军都督府和南军都督府共同出兵八十营,外加上海军六卫兵马,合计是二十七万六千余人。”
  
  “不过在南方打不如北方那么费力,在北方这些人需要最少百万民夫,但打安南只需要四十万民夫就足够。”
  
  海运最为便宜,甚至不需要太多民夫,而朱由检口中的四十万民夫,主要是保证明军陆地从云南、广西出兵的后勤。
  
  一旦大军拿下安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,仅仅靠着吕宋府的粮食产出就能让大军吃饱饭。
  
  到时候收复南掌,也可以走暹罗国,用水运沿着湄公河和湄南河北上,总之怎么打都好。
  
  大明收复三宣六慰,就如沙俄东进一般。
  
  只要走水运,后勤的压力甚至只有北方的三分之一。
  
  “二十七万六千大军和四十万民夫,六百万两银子,足够打下安南和收复南掌。”
  
  朱由检说着,也在一所学苑中看到了李自成、曹变蛟等人。
  
  “可殿下,六百万两银子是容易拿出来,但拿了这笔银子,扫虏之役的银子恐怕就拿不出来了……”
  
  王承恩劝导着,因为他知道眼下户部的压力有多大:
  
  “按照复辽之役的结果来看,扫虏之役最少要出兵二十万左右,民夫需要八十余万,外加三十万骡马。”
  
  “这人吃马嚼,每个月仅仅吃上面的损耗便高达三十万两银子。”
  
  “再加上开拔银,还有民夫的工钱,扫虏之役一开动就要发下发三百万两银子,每个月八十万民夫的工钱便是近五十万两银子。”
  
  “每打一个月就是近百万两的支出,如果此战追求全部歼灭建虏,按照假虏十两,北虏二十两,真虏一百两的斩首赏银来算,仅仅斩首便要支出上千万两银子……”
  
  王承恩也算忙过不少战事了,但不管是哪场,让他记忆最深的还是复辽之役。
  
  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战出动的明军数量最多,也是因为战争规模最大。
  
  复辽之役还是在辽东本土上打,结果都打出了前前后后两千万两银子的开销。
  
  现在扫虏之役说是在家门口打,但实际上谁都知道,这一战打着打着就打成远征了。
  
  在家门口打和远征,那开销和花费可就不同了。
  
  打一场扫虏之役的军费开支,都足够大明打下小半个天竺了。
  
  “银子的事情不用担心,眼下不是还有四千万石粮食吗?”
  
  朱由检倒是心不在焉道:“等明岁七月开打,打到十月、国库就有银子了,到时候再打一个冬季。”
  
  “把建虏扫了、大明的百姓就能安安心心的在辽东、在辽北耕种,于情于理来说,都是要打的。”
  
  “但也太急了……”王承恩露出苦涩的笑容,而朱由检也拍了拍他道:
  
  “事情暂时搁置,明岁三月下西洋的船队归来,现在差不多可以通知诸藩前来京城了。”
  
  “孤也要和他们商讨一下宗室子弟前往南军、西军都督府,着手收复安南的事情了。”
  
  “是……”王承恩无奈只能应下,而朱由检看着他的表情,也只能摇了摇头。
  
  收复安南,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是朱由检计划中的重要环节。
  
  不仅仅是为了让大明大陆疆域延伸到南海,也是为了更好的管控海军都督府。
  
  海军都督府孤悬海外,这让朱由检有些不舒服,总觉得没有什么安全感。
  
  这次黄龙向南探索到澳洲,朱由检也没有表现得特别高兴,就是因为他知道,大明暂时还吃不下澳洲。
  
  旧港疆域分散广袤、只有二百余万人,这十分不利于统治,当地的主体民族依旧没有改变。
  
  什么时候旧港汉人数量达到了一千万,那种时候才是对澳洲下手的时候。
  
  澳洲的环境并不算好,东部和西南沿海地区还好说,但中部和中西部、北部却一言难尽。
  
  从大陆北部迁移百姓南下,近六千里海路,只能步步为营的向南迁移。
  
  唯一让朱由检在意的,就是这地方上面很适合畜牧,另外有数量繁多的矿藏。
  
  这里或许能成为大明日后的几个资源大省……
  
  这么想着、朱由检带人离开了燕山兵家学院,没有继续看下去。
  
  他带人返回了京城,在京城为装病的朱由校处理了几日奏疏后,便收到了孙元化的奏疏。
  
  孙元化持着奏疏前来齐王府,站在书房内,而朱由检则是打量着奏疏上的内容。
  
  这上面,孙元化主要算了算化肥厂的投入和员工数量,他根据县的人口定下化肥厂的规模。
  
  大明一千六百余县,有的县只有一两万人,有的县则是几十万,自然不可能按照一个标准。
  
  在孙元化的标准里,化肥厂必须建立在远离城池四十里以外的地方,并且按照县内人口来扩大化肥厂的规模和占地。
  
  一万人的县需要建造一个占地一百亩的化肥厂,需要一百名夜香夫和五十名化肥工人,养一百匹挽马。
  
  这其中投入,仅仅挽马就需要花费二千两银子,修建一个化肥厂则是花费六百两银子。
  
  每个月维持化肥厂运转需要一百四十两的工钱和三百两的原料费用。
  
  这还只是万人规模的,如果每增加一万人,规模都需要乘以一倍。
  
  也就是说、诸如北京这种人口一百二十万的大城,最少需要上万夜香夫和五千多名化肥工人,外加一万匹挽马。
  
  要应对整个大明人口的夜香夫,数量是十分恐怖的,至少需要十几万人和几万化肥工人。
  
  这虽然算是创造了就业,但每卖出去一袋化肥,农业司便会亏损一文钱,如果加上人吃马嚼的费用。
  
  那按照孙元化的推测,如果真的要推广化肥,朱由检就得接受农业司每年亏损几十万两的准备。
  
  “这点银子不算什么,主要看看百姓愿不愿意,毕竟化肥的价格也不算低。”
  
  “如果百姓愿意的话,你看看价格能不能压低一点。”
  
  朱由检看完了奏疏后,对孙元化进行回应,而对于成本这块,孙元化已经研究很透彻了,他汗颜道:
  
  “成本这块已经压无可压了,基本上都是人工的费用,除非殿下决定不用人工……”
  
  “如果殿下用旧港的办法,用免费的人力收集,或者发动徭役的话,那化肥的费用可以降低到二十文一袋。”
  
  孙元化毕竟已经算是齐王党的自己人了,对于海军都督府在旧港干的那些事情也心知肚明。
  
  他理解朱由检想要惠利百姓,而给百姓开工钱的想法。
  
  但问题是、大明的国情在这里,实际上这么做,是变相在折损大明的财政和徭役制度……
  
  他善意的提醒,却也让朱由检皱了皱眉头。
  
  不过他皱眉头不是因为孙元化,而是他在想人工的费用问题。
  
  他本想靠大明百姓和牲畜的粪便来实现区域性使用化肥,现在看来、是他想的有些理想。
  
  如果大明有银子,自然可以这么做,但眼下大明缺的就是银子。
  
  想到这里、朱由检只有把心里的一个想法说出来道:
  
  “海上有许多群居的海鸟岛屿,夸张者一年能几十万,上百万斤鸟粪。”
  
  “依你之见、如果我用旧港的方法,让人走海运把鸟粪运送到沿海,在沿海建造化肥厂,那化肥的价格能不能减少到十文一袋?”
  
  朱由检的话让孙元化语塞,他顿了顿后才作揖道:
  
  “这个……下官未曾听闻,也不知道用鸟粪是否可以,具体的可以先试试。”
  
  “行、我知道了,你先让农业司在松江、天津、旅顺和登来、广州、北港等地建立几个年产百万斤的化肥厂吧。”
  
  “是……下官告退……”见朱由检不再多说,孙应元也慢慢退了下去。
  
  看着他退下去的背影,朱由检也皱眉想了想旧港的人力问题。
  
  “还是太少了……看来得从颜思齐那边着手才行……”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