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五章 必须是一家新公司(求订阅) (第1/2页)
陆余很奇怪,邓刚的女儿,怎么就上了一个大专。
邓刚也很奇怪,面前的小伙子,为什么把公司起名叫安圣。
不过邓刚没有任何表示,只是点点头笑着说道:“做电气好,电气行业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行业,但是胜在稳定赚钱。”
“是啊,爸,你不知道,陆余的公司现在一个月做一千多万的施耐德订单呢。”林回音急忙说道,像是生怕他爸看轻了陆余一般。
但是陆余心里却咯噔一下。
“哦?你做的是施耐德代理?”邓刚眉头微微皱了皱。
陆余深吸一口气,邓刚是个人才,而且这个人才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撞到了自己这里,没有道理把他放走。
但是想要留住邓刚,难度也很大,因为邓刚本身是行业技术大佬,请他的公司能从江城排到鹏城,那么多上市公司,人家不可能放着上市公司不去,来自己这家一穷二白的小公司。
本来陆余还打算尝试去骗一骗,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,林回音把自己给卖了。
邓刚连给艾默生这样的国外公司打工都不愿意。
自然看不起陆余这些给施耐德做代理的公司。
“没错,我做的是施耐德代理,不过我并没有打算一直做施耐德代理,您也知道,我是一个大学生,如果走技工贸路线,我没有技术实力,没有自己的产品,生意就无法做起来,所以我选择贸工技路线,通过代理施耐德产品,积累属于自己的资金,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技术产品路线。”
“柳传也说自己是贸工技,结果呢,最后只剩下个贸。”
邓刚不冷不热的回了一句。
他说的没错,很多人嘴上都说着贸工技,可是当贸真的开始赚钱的时候,又有多少人愿意花精力花钱投入到技术研发上面呢?
代理沙默东疫苗的蒋家,嘴上说着走贸工技路线,可是公司代理营收占比高达91%。
像柳传和蒋家这样的巨头,都舍不得放弃贸易这块肥美的蛋糕,更何况像陆余这种单纯依靠代理赚钱的小虾米。
“很多人之所以敢一直赚贸易的钱,是因为没有制约,当一家公司没有了研发产品投入的制约,他当然可以把全部的资金投入到贸易中去。”
制约?
如何制约?
“一家公司成立之后,他的框架就已经搭建完成,如何能制约对方?”邓刚询问道。
一旁的林回音也是一脸好奇。
“我曾经学习过法律,公、检、法的关系是怎样的?就是相互独立,又能相互制约,当然这涉及到公司架构,比较复杂,这里就不多做讨论。”
陆余见引起了对方的兴趣,继续说道:“如果是一家已经成立很久的公司,想通过技去制约贸,很难,因为贸已经形成的主体。”
“当然也有技是主体的公司,很少,而如果是这类公司,您也不会提这样的问题,不是吗?”
“如果一定想要制约,必须是一家新公司。”
“必须是一家新公司?”邓刚皱紧眉头。
他这次回国,倒是有想要在国内找一家公司上班的念头。
国内的变频器品牌,倒是有不少家,但是这些公司都有一个问题,产品落后国外品牌太多了,甚至可以这么说,这些品牌都在吃当年安圣的老本。
他们躺在安圣的技术上,稍微迭代一下,就算是技术研发了。
然后开始大卖特卖,前几年还好,到后来只能越卖越便宜,价格越卖越低,一开始的时候,安圣的变频器还和台岛的台达牌一个价格,只比施耐德ABB和霓虹国的安川低一点。
现在这些国内品牌,价格比台达低一半有余,比施耐德ABB低了三四倍。
再也没有硬刚国外品牌的勇气,只能用低价换市场。
说到底,还是产品不行,但是又不舍得在研发上面投钱。
本来邓刚想去汇川的朱兴民那里,两个人之前谈的也挺好,国内来说,能请得起他的,也只有朱兴民。
可是他一直在犹豫,如果去了,朱兴民只是把自己当一个招牌供着怎么办?
其实汇川在国内品牌里,已经算得上很舍得在研发上面投入资金的了,只不过投入的方向有点问题,并不是在驱动器本身上下功夫,而是在一体机,比如施工电梯一体机,提花机一体机,当然这也是行业整合的一个方向。
只不过驱动器的性能提升,还是差了一些。
这是邓刚犹豫的主要原因,他无法强制让朱兴民给自己投钱来搞研发,因为他无法保证,自己研发的产品,就一定能占领市场。
因为变频这个行业已经很成熟了,品牌是很重要的一个产品因素。
有时候不是产品力足够好,就一定能占领市场的。
这一点,邓刚不敢给任何人做出保证,他就是一个搞技术的,根本不懂市场。
陆余见邓刚陷入了思考,顿时松了口气。
刚刚一番连消带打,把邓刚的注意力从自己做施耐德代理转移到了技对贸的制约上,总算是让邓刚不去追究自己为何卖国外品牌产品这种问题了。
“你以后打算走技术路线?”邓刚抬头问道。
“我是打算找一个产品来做,之前比较看好激光切割机的总线数据处理这一块,不过我们公司的切割机客户比较少,而且技术上有难点不容易攻克,本来想投个几千万试试看的。”陆余不在意的说道。
“几千万?”邓刚愣了愣。
林回音正在吃着东西,这时抬头说道:“没事,爸,陆余赚几千万很轻松的。”
投几千万和赚几千万。
在林回音和陆余嘴里说出来跟玩似的。
要知道在鹏城,一大堆做变频器的企业,一年总共才做几千万销售额,当然,那种公司是销售一般,技术全靠抄,上不得台面。
但是即便是蓝海华腾的老邱,跟他关系这么好,一年做五个亿,也不可能拿几千万出来给他搞研发。
“是啊,几千万。”
陆余一脸认真的说道:“要搞就搞大的,只要产品够好,先定一个小目标,做上十个亿。”
“做到十个亿之后呢?”邓刚眯着眼睛问道。
“继续投研发,搞出更好的产品,再做十个亿。”
“然后呢?”
“周而复始,等到我能做到十个十亿的时候,就是一家百亿级别的公司了,就能和国外同类型公司竞争了。”
百亿级别的公司,已经很大了。
国内目前只有汇川这么一家。
但是和国外品牌动不动几百亿欧元的销售额相比,仍然是九牛一毛而已。
“不过我现在还没想好做什么产品,邓叔叔,伱如果有合适的可以介绍给我,只要是好项目,我一定投。”
陆余夹了口菜,终于能吃上一口了:“谢谢了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