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爱读文学 > 楞严经修学法要 > 第4集《 楞严经修学法要》

第4集《 楞严经修学法要》

  第4集《 楞严经修学法要》 (第2/2页)
  
  比 况
  
  【纵不能见心肝脾胃,爪生发长,筋转脉摇,诚合明了,如何不知?】
  
  纵然你不能够见到心肝脾胃,哦,这个是五脏六腑。你说:喔,它这个距离跟心太接近了,我们见要有一点距离嘛,太接近看不到。那么爪生发长,这个我们的手爪、毛发的生长,还有经脉的摇动,这个距离我们身体的中央距离比较远,你应该要明了才对啊,你怎么看不到你的头发在生长、手爪在生长、经脉在摇动?为什么看不到呢?
  
  正 破
  
  【必不内知,云何知外?是故应知,汝言觉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内,无有是处!】
  
  你连最近的身体之内的东西都看不到,又怎么看到外面呢?所以是故应知,这个觉了分别之心住在身内,是不合道理的。因为我们看不到里面的身体,所以它不可能住在里面。
  
  这个地方的整个七处破妄,蕅益大师说:你要知道不住内,利根的人就知道觅心了不可得。只就是我们一念的妄动,心境和合产生一个影像,所以:
  
  蕅益大师说:攀缘心叫做缘影之心。
  
  一、你说:心在哪里?
  
  我现在攀缘这个花,我心就住在这个花当中,就是这样子。但这个心是妄想心,因为这个花消失了,我那个分别心也没有了,这叫生灭心。随境而生,随境而灭。
  
  二、当你把你把心带回家的时候,心在哪里?
  
  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。它无所不在。本来就无所不在。但是你一念妄动以后,它就住在一个固定的处所。你喜欢这个闹钟,你住在这个闹钟。它好的时候你很高兴,它破坏了你就很痛苦,标准的攀缘心。那因为我们有所住啦,就产生一个生灭的因缘,带动了生死的业力。
  
  佛陀所要破的是什么?破除这个攀缘影像的心,它没有自体。
  
  我们要对治烦恼啊,有两种方法。你有两个选择:第一个: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;第二个: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
  
  (一)、我们一般在对治烦恼是用枝末,你烦恼很重,我就抗拒你。不能念,要它念;不能专,要它专。蕅益大师说的:刚开始对治烦恼,譬如二军对峙,强者为胜。你有三分的力量,我用十分的力量来抗拒你,我们刚开始叫抗拒烦恼,弄到自己很辛苦,入道多辛苦,行道多退转,因为你疲于奔命嘛。所以我们刚开始对治烦恼是压抑的,好一点就转移目标,我不管你。你不管它,它还是在活动啊,你的病根没有解决啊。那么在时时勤拂拭当中呢,就是对治、抗拒,这压力是很大啊。
  
  (二)、但是本经的方式不是,不是这样,你不要抗拒它,你面对它,你只要问烦恼一句话:你从什么地方来?它就完了。
  
  烦恼最怕你回光返照;因为它没有实体,它会变现很多假相来欺骗我们,让你心有所住、然后分别…
  
  你看我们一个人喜欢喝咖啡,我们第一念心…一个人喝咖啡,你只有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,第一口而已。你的心跟咖啡接触的时候,嗯!不错哦,这个咖啡不错,口味不错哦。你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。你买的好咖啡,只有第一口受用到,第二口呢开始攀缘啊,那个妄想很多的你,就住在妄想。你没有喝到咖啡,你被妄想带着走。这咖啡是从哪里那个地方买的?它跟哪一个厂牌比较怎么样?你在第二口的时候,你再也喝不到咖啡,你活在你的名言分别当中,就是这样子。
  
  我们活在自己的妄想,带给我们忧愁苦恼,引生我们的生死业力就在这个地方。取着这个相状以后开始攀缘、分别,然后又从看到一个相状,又创造另外一个其它的假相。使令我们心跟境当中,产生很多很多的妄想。使令我们拜佛、念佛、持咒的效果都表现不出来。本来我们念佛持咒真的是可以产生强大力量的,但是妄想产生障碍、烦恼障。那这怎么办呢?当然你可以对治它,但是很辛苦。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:你从什么地方来?觅之了不可得。
  
  古人说:直了妄想无起处,通身热恼自清凉。
  
  妄想是没有起处,它本来是无生嘛,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嘛。它只就是一个:因缘和合虚妄有生,因缘别离虚妄名灭。心境接触那当下,产生一个假相啊。当外境离开的时候,它也觅心了不可得。所以印光大师说:对治妄想就是:心常觉照,不随妄转。不是要你去断妄想,不随妄转这四个字。回光返照,不随妄转就做这件事情。
  
  过去有一本书叫作《前世今生》,诸位有些人读过。它里面讲到一个凯萨琳,这凯萨琳她经常内心有一个妄想,就是她一看到水就怕。她的心跟水接触的时候,她安立很多邪恶的名言。她假设水会伤害她,所以她一喝到水,严重的话就休克,那这很严重啊。我们一个人不能没有水啊。所以她只好请心理医师处理。心理医师就帮她催眠,你这恐惧的心:你从什么地方来?找到她的前几世,她的过去生有两个生命当中,就创造她恐惧的妄想:
  
  第一个、她有一生,她是一个母亲,带她的小女孩回娘家。在回娘家的途中下了很大的雨,她家在乡下嘛,在山上,要经过一个吊桥,结果那个海水暴涨,把她们两个都冲走。在她死亡的时候,在海水淹没的前一刹那,非常痛苦,对水产生极度的恐惧,因此她的心跟水接触的时候,那种痛苦的感受让她挥之不去,心境结合妄想的力量,这是第一个。
  
  第二个、她曾经有一生得到一个麻疯病。这个病的病毒是从水井的感染产生。古时候麻疯病也没有药可以治,得到麻疯病,全部把他集中在山洞,把洞口封死,让他们自生自灭,所以她死亡的时候也极度痛苦,她恨死了那个水。
  
  这两生的这个生命的经验啊,心境的结合这个颠倒想啊,其实我们现在的想法,跟前生打很多妄想所累积的,所以我们现在很无奈啊。我们一定要去承受过去的我,现在是由很多的过去、过去、过去…才变成现在。那你现在很多妄想,已经形成的妄想不能怪你,问题是你怎么去处理?所以当她知道,其实她这个妄想,是由於过去的两个生灭的因缘产生的,催眠以后她就好了。
  
  为什么催眠能够把那心理病治好?达妄本空嘛。本来就没有实体嘛,只就是当时的因缘和合,她在临死之前那个当下的生灭的心,跟当下生灭的境接触,产生一个暂时的感受,暂时的想像,而留下一个种子,一个功能表现出来,如此而已。它哪有实体呢?妄想要有实体,那就糟糕了,谁也断不了,永远没办法成佛。
  
  我们修行的重点就是:本来无一物
  
  诸位要知道:我讲这一句话很重要哦,你要断妄想,你要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断妄想,这个观念是本经非常强调的,我再讲一次:
  
  你要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烦恼的角度,来对治烦恼;你要站在本来就没有罪业的角度,来忏悔业障;你要站在本来就没有生死的角度,来了生死。
  
  为什么《楞严经》会让一个人快速成长?这个法门殊胜。你看有些人他学佛很久了,没什么进步。十年前看他这个样子,十年后还是老样子,他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乘。修《楞严经》的人,会让你快速的进步。因为它是先把心带回家,先告诉你一个真相。你是何期自性本来清净。你本来没有烦恼。你本来没有罪业。你本来没有生死的果报。从这个本来无一物来建立你的修行。很多人他烦恼断得很快、消灭得很快,他进步得很快,因为他的那个观察事情的那个方向啊,他的智慧,是有所不同。佛陀把这个法门分成乘,小乘、中乘、大乘。你看我们现在要到台北去,你说,欸,我骑脚踏车也可以去,当然可以啊。你骑脚踏车要骑到什么时候?你坐高铁一个小时就到了。所以你所依止的法门是很重要的。
  
  本经当中就是到这个地方达妄本空。现在还没有发明知真本有。达妄本空就是:其实我们当初攀缘佛陀圣像的心,攀缘摩登伽女那一念心,都是没有自体的,只就是当时心境的和合,一种虚妄的想像力如此而已,是这样子,叫达妄本空。
  
  戊二、破计身外(分二:己一、转计;己二、破斥。)
  
  阿难尊者就辗转计度啦。他说心在身体之内被破了,那只好说那就应该在外面了,不在里,就在外嘛,这个是一般人的常情嘛。转计在外。先看阿难尊者的转计,
  
  己一、转计
  
  转 计
  
  【阿难稽首而白佛言:我闻如来如是法音,悟知我心实居身外。】
  
  阿难尊者,他被佛陀破斥以后,他感到很惭愧,他就起立向佛陀顶礼,而白告佛陀,他说:我现在听闻如来以上的开示,我现在终于觉悟了。觉悟什么呢?我的心其实不是在身体之内,而是在身外。
  
  譬 喻
  
  【所以者何?譬如灯光然于室中,是灯必能先照室内,从其室门,后及庭际。】
  
  他也讲出个道理说:所以者何?他也讲出一个譬喻说:譬如说一个灯光,灯光呢在黑暗当中,燃一个灯光在屋子当中啊,这个灯光当然先照室内,然后从门户当中,再看到室外嘛,一定先看到近才看到远。
  
  这个道理是说什么呢?
  
  合 法
  
  【一切众生不见身中,独见身外,亦如灯光居在室外,不能照室。是义必明,将无所惑,同佛了义,得无妄耶?】
  
  我们一切众生啊,之所以见不到身内之物,而只看到身外之物,就好像灯光啊,它是放在室外,所以它只照了室外的东西,不能照了室内;那么这个道理应该是没有疑惑,正如佛陀所开示的圆满了义的教法一样,是不虚妄的吧。
  
  这一段阿难尊者的回答,跟第一段有点不同。前面阿难回答得很肯定:如是识心实居身内,很肯定。那么这个地方被佛陀破了以后,他是说:同佛了义,得无妄耶?应该是真实不虚的吧,这当中有点不确定。没有像之前口气那么肯定。看佛陀的破斥:
  
  己二、破斥(分二:庚一、立例;庚二、正破。)
  
  庚一、立例
  
  佛陀先安立一个例子,来加以说明:
  
  【佛告阿难:是诸比丘,适来从我室罗筏城,循乞抟食,归祇陀林,我已宿斋,汝观比丘,一人食时,诸人饱不?阿难答言:不也,世尊!何以故?是诸比丘虽阿罗汉,躯命不同,云何一人能令众饱?】
  
  佛陀就告诉阿难尊者说:在我们的僧团当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比丘。刚刚都随从我啊,在室罗筏城当中呢来乞食用餐,你现在都回到祇陀树林。那么佛陀说:我已经吃饱了,这个地方要把佛陀拣别出去。因为佛陀是法王。於法自在,佛陀是不需要饮食的。但是阿罗汉是心自在,但他色身不自在。阿罗汉的心当然证得无生啊,他没有所谓的烦恼障、业障。但是他的色身有这个报障。他还是要吃饭的。佛陀教阿难尊者说:你现在观察这么多比丘,假设只有一个人吃饭,其他人会饱吗?阿难回答说:这是不可能的。为什么说呢?说:这些比丘虽然是阿罗汉,同证无生,但是他的色身都不同啊,依止的色身不同,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饱,怎么可能说一个人可以使令大家都饱呢?这是不合理的。下一段正破:
  
  庚二、正破
  
  外不相干
  
  【佛告阿难:若汝觉了知见之心,实在身外,身心相外,自不相干;则心所知,身不能觉;觉在身际,心不能知。】
  
  佛陀告诉阿难说:假设我们明了的心是在身外,那这个有个问题,身心相外,自不相干。心是有明了性的,它在身体之外,那这样子你的心跟色身就互不相干啊。怎么说呢?则心所知,身不能觉;觉在身际,心不能知。你心有所感受,你的心的感受不能传递给你的色身;你色身有所苦乐的感受,也不能传递给你的内心。为什么呢?因为身心相外,自不相干。就这个问题。但事实上不然,怎么说呢?
  
  举例说明
  
  【我今示汝兜罗绵手,汝眼见时,心分别不?阿难答言:如是,世尊!】
  
  举个例说啊:我现在给你看我的兜罗绵手。兜罗绵是印度的一种绵花,又细又白的绵花,比喻佛陀的手是又细又白。他说:你眼睛看到我的手的时候,你心会产生分别吗?阿难尊者说:的确,我眼睛看到你的手,我心会产生很多苦乐的感受分别。
  
  正破邪执
  
  【佛告阿难:若相知者,云何在外?是故应知,汝言觉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外,无有是处!】
  
  佛陀告诉阿难说:那表示你身心相知嘛。你色身的感受会传递给你的内心嘛,你内心的感受也会传递给你的色身。那怎么可以说是心在身外呢?所以觉了能知之心,住在身外,无有是处!住在身外,那身心就不相干,这个跟事实不符。
  
  古时候有一个公案说:
  
  在饥荒的时代,有一个母亲,她要去外面找饮食,临走之前,用这个沙,用这个布袋绑了沙挂在梁上,告诉这个女儿说:你来看看哦,这个是稻米哦,你不要哭,我去去回来以后,我拿那个米,煮粥给你吃。这个小女孩心中有个愿望、有一个愿景:这个米很快就可以煮粥。结果这个母亲一去,去了好几天都没有回来,可能是在外面往生了。这邻居来看她,诶!你妈妈呢?说:我妈妈出去啦!那她有什么交代呢?她说:她回来的时候要煮粥给我吃啊!结果那邻居把那个布袋拿来,打开的时候是沙,这小女孩看到是沙的时候,当下死亡。所以你看,她在知道是米的时候,她心中有愿望,会滋生她的色身。一个人心中有愿景的人,她色身会比较健康一点,但是她的愿景失掉的时候,她的色身马上败坏。那你说我们的心跟色身是不是互相相通呢?你看现在的医学提出身心灵对不对?你的色身跟你的心灵是一个互动的。
  
  我最近看一本书:有一个居士借我一本书,叫做《零极限》,这是一个美国的作者,美国的西方医学也知道,色身跟心灵是互通;他的想法是认为:
  
  一个人要健康,你要经常做一件事:感恩你的色身。
  
  感恩你的心脏每天为你跳动,感恩你的肺部让你能够正常呼吸,感恩你的双脚它能够让你活动,诶!果然有效,它做得比以前更好。所以我们的色身是需要鼓励,你不要一天到晚骂它,你越骂它,它越糟糕!你这个肝脏这么不好,那你吃什么肝药都没有用。
  
  所以说这个心跟身是互通嘛!身心是互通的,怎么可以说心在身外呢?这不合道理啊。这个两个是互相了知的。所以说这个在身外是不合道理。
  
  我们现在最后再做一个实验:心在哪里?
  
  现在大家把眼睛闭起来,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,这个钟声我们今天没有引用,但在经文是有的。把眼睛闭起来,我们请维那师敲个钟:…锵…好!你们刚刚听到几个声音?
  
  听到一个声音举手,哦!很诚实。好,放下。听到二个声音举手,哦!听到两个声音,好,请放下。其实听到二个声音是正确的,你只听到一个声音的时候,表示你的心啊,是被那个钟声所,心已经住在这个钟声上了,你没有把心带回家。
  
  ※一个人把心带回家的时候,你会听到二个声音:第一个钟声,第二个无声。无声也是一个声音。没有声音,唉,是啊,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。
  
  我们现在就是怎么样?我们一看到事情就啪!跑出去!然后就是佛陀说的:譬如百千大海弃之,唯认一浮沤体。就是我们放弃了大海,去追求一个水泡。我们去住在一个境上的时候,其它的什么都看不到。所以你听到一个声音,这是我们的习惯。这个攀缘心。你的心已经住在这个声音,所以你已经忽略那个无声的声相。
  
  我们再听一次好不好?
  
  你把心带回家,不要动!不迷、不取、不动。再听听看,你应该听到两个声音才对!
  
  不要动念头,就像镜子一样,了了分明,不取一相,如如不动。
  
  好!开始:…锵…好,两个声音对不对?那就对啦,那诸位把心带回家了!
  
  你一动的时候——你动在什么地方,心就在那里。
  
  所以:你要如如不动,你的心就…啪!清净本然,周遍法界。但是你不能用攀缘心。用攀缘心、用那个动的心、用有所住的心,那你就糟糕了。你临命终的时候,你很难解脱生死的业力。一个人,心经常动,你要跳脱生死就很困难,即便你念佛都很难。你经常要保持如如不动,你看事情看得很清楚,就不要动:不迷、不取、不动。你平常这样训练,你临命终的时候就是这样——保持正念。
  
  好,我们今天就到这个地方。向下文长,付在来日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